在我國,大多數人在學齡前就會背誦“鋤禾日當午,汗滴禾下土。誰知盤中餐,粒粒皆辛苦”的詩句。勤儉節約已成為人們的一種美德。但是“餐飲浪費現象,觸目驚心、令人痛心!”近日,習近平總書記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的重要指示得到全社會熱烈響應,凝聚起崇儉抑奢、反對浪費的強大正能量。
對于淮北礦業集團這個有著幾十家二級單位、職工五萬余眾且大多在單位就餐的企業來說,如何制止“舌尖上的浪費”,節約糧食和資源,杜絕任何形式的浪費,成為各單位必須下決心解決的問題。要在企業營造浪費可恥、節約為榮的氛圍,讓勤儉節約成為每一名職工的自覺行為。
讓勤儉節約成為職工的自覺,首先要進一步加強宣傳教育。要讓職工充分認識到,浪費行為具有“溢出效應”,侵蝕的是社會資源,損害的是公共利益;厲行節約不僅是個人私德,更是社會公德。要切實培養職工的節儉節約習慣,讓其明白“一粥一飯,當思來處不易;半絲半縷,恒念物力維艱。”實現從“要我節約”到“我要節約”的轉變,讓節儉節約成為一種內化于心、外化于行的習慣和修養。臨選廠在職工食堂張貼“光盤族最光榮”“節儉用餐從我做起”等多幅宣傳海報,同時還利用職工上下班就餐高峰期、車間班前會等時間段,組織開展“厲行節約、反對浪費”宣講活動,引導職工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,讓勤儉節約、杜絕浪費的觀念植入頭腦、深入心中。
其次要采取有效措施,建立反對浪費、厲行節約的長效機制。既要讓職工吃好,又不造成浪費,各單位要結合自身實際,拿出具體的辦法。如有的單位提前統計用餐人數,定量購買、制作食材,“按人下菜”;有的單位大力推行自助餐,或者讓職工根據自己的喜好提前訂餐等,都有效避免了浪費。由儉入奢易,由奢入儉難,節約糧食習慣要在具體實踐中養成。要加強對職工餐廳的監督檢查,特別注意餐食的質量問題。滿足職工的口味需求,注重在衛生、食品質量和服務上下功夫,也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食品浪費的程度。制止浪費必須嚴防形式主義,不能“刮一陣風”,要久久為功。同時還要把制止餐飲浪費和節支降耗結合起來,讓職工在工作中養成處處節約的好習慣。臨渙礦把“光盤行動”與“勤儉辦礦”相結合,從思想深處繃緊干部職工的“節約弦”,在全礦深入查找“有沒有材料使用無計劃、浪費嚴重;設備有新不用舊;跑、冒、滴、漏和長明燈;庫存物資長年得不到利用,形成積壓”等問題,全力節約成本、提高效益。
“善禁者,先禁其身而后人”。礦區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要以身作則、率先垂范,牢固樹立艱苦奮斗、勤儉節約的思想,堅決反對大手大腳、鋪張浪費,堅持勤儉辦企業,讓勤儉節約成為每一名職工的自覺行為,讓浪費可恥、節約為榮在礦區蔚然成風。
(責編 梁尚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