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破“大鍋飯”“鐵飯碗” 變“發工資”為“掙工資”
淮北礦業集團推行市場化薪酬分配機制激活“一池春水”
記者從近日召開的淮北礦業集團內部市場化建設推進現場會上獲悉,臨渙礦對II13采區單軌吊檢修硐室實行張榜,掘進1隊中標揭榜,創造了該礦同類型巖巷日進尺最高紀錄,整個工程提前4天完工,職工收入比別的隊也有了明顯增加。
“礦上打破三、四級市場‘大鍋飯’‘鐵飯碗’,變‘發工資’為‘掙工資’,激發了市場活力。”該礦掘進一區區長石宏偉說,“我們區把工程張榜出來,誰有本事誰揭榜,誰多勞誰多得。現在無論是班組還是個人都爭著干、搶著干,沒活時還主動找活干。”
臨渙礦的“揭榜掛帥”改革是淮北礦業集團推行市場化薪酬分配機制的一個縮影。近年來,集團不斷優化頂層設計,建立健全了與勞動力市場相適應,與經濟效益、勞動生產效率掛鉤的工資總額決算機制。科學制定績效考核與工資分配政策,堅持工資分配向礦井生產一線傾斜、向效率高的單位傾斜、向作業環境艱苦的崗位傾斜、向高價值崗位傾斜政策。
據集團人力資源部薪酬管理室負責人介紹,2021年,許疃礦、雙龍公司通過掙取效率工資實現人均分別增加收入2400元、1800元,對桃園礦、渦北礦、神源煤化工、朔石東部井等大傾角采煤工作面兌現大傾角政策性工資700萬元,對中級以上高技能員工兌現技能津貼6660萬元。
按照“二級市場精準化、三級市場工序化、四級市場差異化”的原則,集團所有生產單位、子公司(分公司)都構建了層次清晰、操作便捷的內部市場價格體系。各單位根據職工崗位價值結合價格體系進行績效考核。
渦北礦推行采掘修承包經營,與采掘單位協商簽訂承包協議,明確礦井與基層單位的責、權、利。“實行采掘修承包經營,省下的就是賺來的,就是職工工資的增加,調動了職工的工作積極性。”該礦綜采一區黨支部書記郭強強說,“3月份,我區將一個生產班輸入到綜采二區842工作面回采,實現一個區同時跨采區回采兩個工作面掙工資。”
淮北選煤廠充分發揮內部市場“催化劑”和“助推器”作用,動態調整外購煤政策。2021年,該廠根據年度目標任務,外購煤政策因時而動,在“量價質協同、產銷存共贏”的指導思路下,選配外購煤工作專業人才,充實隊伍,建立“五日一考核、一月一兌現”考核機制,實現了外購煤量和效益雙達標。2022年以來,該廠進一步優化專業市場營銷隊伍,以市場化激勵為手段調動人員盯市場、拓煤源,充分體現了多勞多得、優勞優得。
臨渙焦化公司引入模擬利潤管理模式,科學合理確定內部交易價格、成本費用、投入產出等,把各項考核指標落實到部門、分公司、崗位,并把個人收入與利潤掛鉤,將市場競爭的壓力層層傳遞到每一個分公司、每一名職工,做到“千斤重擔人人挑,個個頭上有指標”。精苯分公司4月份模擬利潤結算,產量完成月度經營計劃,苯產品超產77.5噸,增利21萬元。干熄焦發電分公司5月份發電量較計劃增加287.05萬度,增收161.15萬元,增利82.54萬元,掙取市場化工資8.25萬元。
“集團各單位不斷推動‘開放市場’‘平等市場’建設,鼓勵內部職工參與內部工程建設,解決了‘有人沒活干、有活沒人干’的問題。”集團運營管控部相關負責人說。
今年以來,祁南礦通風區在井下放炮任務較少時,競標礦上多個內部單項工程,掙得勞務費用10萬余元。袁店二礦物業公司、通風區、保運區三家單位承包礦井消防管網改造工程,節約外委工程費用70余萬元,職工人均增收1200元。
為讓藍領工人更有奔頭,2017年以來,集團堅持實施工匠建設行動計劃,推行“工匠年薪制”。目前,集團共有20名工匠大師、116名工匠享受年薪。
“2021年,集團將工匠大師、工匠聘期內享受年薪由往年的20萬元、15萬元分別提高至25萬元、20萬元,調動了工匠大師、工匠工作的積極性、主動性和創造性,激活了企業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一池春水。”集團工會副主席衡道榮說。
袁店一礦運輸區職工郝明警是該礦單軌吊機車維修領域的“技術大拿”。近年來,他先后多次對單軌吊機車進行改造。他研制出的單軌吊制動缸拆卸裝置,為礦每年節省材料費50多萬元。在集團2022年“兩會”上,郝明警被授予集團“工匠大師”。
近年來,在工匠建設行動計劃引領下,集團累計培養高技能人才3200多人,42人在省級以上技能大賽中斬獲佳績,11人榮獲省部級及以上技能大師稱號;獲得技術革新成果300多項,其中40余項獲國家實用型專利,通過技術革新創經濟效益8000多萬元。
(記者:鄭洪光 梁崴 審核:陳磊 編輯:王宏杰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