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老高,送完這一趟,迎頭還有一撥綜采三隊的伙計們要升井,你正好給帶出來?!苯?,在距離地面720米的淮河能源控股集團謝橋礦井下,司機高九寬在12324工作面軌道順槽發車點接上了早班的同事們,剛準備駕駛無軌膠輪車送他們前往作業地點,又接到了班長的電話通知。
放下電話,高九寬操作著這輛更像是地面廂式貨車的“大家伙”,穩穩當當地沿著順槽朝迎頭駛去。這種最多能坐19人、最高時速36公里的“隨叫隨到”的無軌膠輪車,被礦工們親切地稱為井下“網約車”。
隨著礦井采區向深部延伸,淮南礦區一些采場到主要大巷的距離達到2千米、3千米,職工步行至工作地點單程需要半個小時以上,在路上消耗了很多體力。在深入推進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的過程中,淮河能源控股集團結合自身家文化建設,聚焦職工的“急難愁盼”,真心實意開展“我為群眾辦實事”實踐活動,把改善職工生產作業條件,持續推進井下乘人運輸連續化、公交化作為辦實事的一個重要著力點,“網約車”應運而生。
坐了幾次“網約車”往返工作面的謝橋礦綜采三隊預備班班長朱明忠深有感觸地說:“過去走到工作面,得花好幾十分鐘,現在不到8分鐘就能到工作面了,省時又省力,也讓我有更多精力投入到開采工作中,我的幸福指數暴漲了!”
據悉,“網約車”在謝橋礦成功應用后,淮河能源控股集團張集礦、顧橋礦、朱集東礦、顧北礦已制定井下部分系統巷道無軌膠輪車運行方案,并完成了設備招標工作,待車輛到貨后將全面投入使用。